剧敬新时代 ——2021上半年电视剧市场收播热点扫描

剧敬新时代 ——2021上半年电视剧市场收播热点扫描(上)

李红玲 收视中国 8月3日

收视中国1583期

全文约2500字,阅读需6分钟











创新、提质、致敬成为今年上半年我国电视剧市场的三大关键词。内容迭代优化,题材创新加速,探索新样态,使用新语态,突破传统类型化叙述方式,讲好中国新概念故事。减量提质在不断进行中,现实题材锤炼出更多精品佳作,都市伦理剧再出爆款,正在步入从现实题材到现实主义的上升通道。与此同时,主旋律响彻市场,脱贫剧余温犹存,史诗大剧闪耀荧屏,建党百年庆典成为重中之重,重大革命题材掀起红色巨澜。整个市场热潮涌动,CSM 100城市出现了几个明显的数据特征。






01

当代现实题材担纲主流,热点类型应时轮换



近两年我国现实题材电视剧构成了上星频道晚间黄金强档首轮剧的主流类型,娴熟地用影视化语言有效地传达主流意识领域的话语权,润物细无声地弘扬时代主旋律。今年上半年,现实题材继续领跑大屏,上星频道晚黄档首播剧近50部,现实题材占比近70%。其中,当代剧30部(占比超过六成);22部政府推荐剧中,现实题材高达15部。



上星频道热门题材呈现出稳中有变、根据“节点”轮换的鲜明特征,大小结合、丰富多彩,传统大类与新贵大类齐头并进,调性上主旋律色彩浓厚。都市生活、言情这两大类传统都市情感题材继续占据高位,各占7-8部;重大革命和农村剧突飞猛进,各凭7部一跃成为新大类;这四类题材总占比接近60%,凸显集中化程度较高的态势。此外,小类题材成为有力补充,社会伦理、反特/谍战、近代传奇、历史故事、商战、当代主旋律等题材各占2-3部,时代变迁、军事斗争、军旅生活、涉案、神怪玄幻、青春剧等亦有一席之地(图1)。



图片








02

主题性创作步入新阶段,献礼剧样态大创新



主题性创作在引领我国电视剧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合特殊节点主题大刀阔斧地革新,在结构、题材、戏剧模式、人物组合等各方面大胆探索,推出新剧种、新样态填补市场空白,单元剧、短剧不断刷新电视剧的结构弹性。今年上半年主要有三类主题性剧目表现突出:



一是“集优拼盘”模式、反线性叙事、弘扬主旋律的时代报告剧《我们的新时代》,同《石头开花》一样采用“单元剧+多方力量集合”的方式,由六个单元组成,以真实人物原型为基础,聚焦当代基层党员踔厉奋发的故事,由多家公司联合出品、多位导演联合执导,在北京和上海东方首播、深圳和黑龙江卫视跟播,效果颇佳,在100城市总收视率突破3.6%。



二是围绕同一主题、巧用“串珠结构”的《百炼成钢》,以建党百年历程为主轴,纳入音乐元素,通过八首经典歌曲串联起八大版块,结构精巧、无缝衔接,由湖南卫视首播、安徽与广东跟播,在100城市总收视率超过2.7%。



三是大规模英模群像塑造为主的系列短剧《理想照耀中国》,不仅集合了40组人物的故事,而且开创性地从选题到创意实行“全民共创”,40个优质选题脱胎于300多个投稿,在湖南、北京、上海、河北四家卫视实行“1+3”播出模式,100城市总收视率逼近3.9%,成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剧中的翘楚之一。






03

脱贫剧提质出爆款,重大革命领衔百年庆典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纷纷来临,国家广电总局推荐播出各类剧目,根据节点变化而高潮不断,频频刷新主旋律创作样式。今年上半年,主要形成了两波热潮。



脱贫剧余波荡漾,或作为开年大戏重磅推出,或见缝插针灵活排播。脱贫剧以扶贫攻坚为戏核,秉承“以现实为蓝本”的创作思路,多角度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集合了业内有实力的演员和主创团队,采用年轻化的表达方式书写美丽乡村。



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挥了领航优势,2021上半年则由一二线省级上星频道接棒主播。1月10日湖南卫视推出《江山如此多娇》,5月17日推出《温暖的味道》,100城市收视率均突破2%。此外,安徽卫视也推出了《日头日头照着我》,山东卫视播出《好雨知时节》,广东卫视独播《向往的生活》。



随着顶级创作团队的加入,脱贫剧厚积薄发出了爆款,正午阳光的《山海情》1月12日起以“5+1”模式在上海东方、浙江、北京、宁夏、东南五家卫视首播,深圳卫视跟播,一经问世即以西部电影大片的质感和精湛表演引爆各大热榜,100城市总收视率达到4.56%,豆瓣上吸引30多万人评分,一举成为9.4分的“神作”,并在年轻人云集的bilibili视频网站成功出圈,拿下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电视剧、最佳男女配角、最佳摄影等奖项,极大改变了人们对脱贫剧的认知,一改农村剧热度少的尴尬窘境(表1)。



图片




庆祝建党百年华诞波澜壮阔,涉及题材广泛多元。其中,以重大革命为首的剧目5月份起出现井喷态势,强势登陆多个头部上星平台,通过差异化影视方式艺术性呈现史海钩沉,致敬可爱而伟大的共产党人,通常是全景式展现,史诗风格雄浑大气,人物塑造有血有肉,有情怀有细节有新意。



2月1日,总台综合频道抢先推出激情四溢的《觉醒年代》,虽然首播收视欠佳,但凭借精良到每一帧的制作、演员精湛的演绎、新颖的表现手法、精准如历史考点的台词成功圈粉,引发共愤共鸣共情,豆瓣评分高达9.3,荣获白玉兰奖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编剧等奖项,成为近年来火出圈的重大题材之典范。



第二季度起总台接连播出《中流击水》《向警予》《大决战》,浙江和江苏卫视联袂播出的《大浪淘沙》100城市总收视率勇破3%,北京、上海东方和广东卫视播出的《光荣与梦想》100城市总收视率超过3.9%,湖南与安徽卫视6月推出的《百炼成钢》表现亦不错。讲述保护红色革命后代的《啊摇篮》虽然不在献礼剧名单,但角度新颖、年代感强,在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河南五家卫视100城市总收视率突破4.4%(表2)。



这映射出头部上星平台对于红色题材的选播有了更独到的认知,我国大型主旋律电视剧的创作步入新境地,红色故事有了更精彩的艺术讲述方式。




04

都市情感剧喜忧参半,“教育内卷”话题度高


近年来我国现实题材精品不断,不少剧目做到了从现实题材到现实主义佳作的转变,在收视、热度、口碑等方面可圈可点,或情节扎实、人设出彩、题材新颖,具备较强的可视性,或直击社会痛点和焦点引发巨大讨论具有较高热度,或制作精良、演技精湛具有良好的艺术性。爆款剧目则做到了三合一,成功将年轻观众、中年观众乃至老年观众收入彀中。



今年上半年,都市情感类高举高打,依旧是上星频道晚黄档首播剧的重磅砥柱,其中都市生活类以8部独占鳌头,言情剧占7部,社会伦理剧占3部。都市情感剧向上不断得到政府认可,《八零九零》《海洋之城》《甜蜜》这3部剧成功跻身献礼剧行列;向下则获得普通百姓的收视嘉奖:100城市有三分之一总收视率超过2%。然而也有近四成剧目收视率低于平台均值,并未起到正向拉动的积极作用。



我国教育类电视剧再掀热潮,描绘“教育内卷”的电视剧和“幼教”类电视剧尤为令人瞩目,一度引发社会极高热议度。湖南卫视两剧连发,次黄时段推出校园剧《别想打扰我学习》(2021/3/10),平均收视率破1%;晚黄档上映《陪你一起长大》(2021/3/28),聚焦“幼升小”阶段的亲子关系和育儿理念,故事在四组家庭展开,情节写实、话题度较高。随后中央台八套和上海东方卫视联播《小舍得》(2021/4/11),这是柠萌影业大IP“小”系列的第三部剧,直击“小升初”阶段的教育焦虑,豆瓣评分超过7.0,100城市总收视率突破2.9%。



其他都市生活剧比较有特点的有两部:姚晓峰执导的贺岁剧《假日暖洋洋》风格更偏轻喜剧,纳入了歌舞元素,更适合春节氛围,加上姚晨和张静初两个大咖参演,在北京卫视收视较好。徐纪周担任总导演的《八零九零》关注养老话题,画风温馨与幽默交织,人物组合大胆创新,别出心裁地将“90后”年轻人和“80岁”老年人放一起进行思维碰撞和亲情交融,经过倪大红、李建义、杨新鸣等老戏骨加持,得到了观众认可。



此外,言情剧《爱的理想生活》(湖南卫视)、《爱在星空下》(浙江卫视)收视相对较好。前者改编自朱德庸的《涩女郎》,享受IP红利;后者聚焦娱乐圈,堪比现实版的《我就是演员》。中央台八套播出一系列各有特点的都市剧:《生活万岁》聚焦中国父子代际关系,《甜蜜》探讨“契约精神”,《生活家》描绘母女关系,行业剧《紧急公关》讲述人性的自我救赎(表3)。



图片



05

垂类题材专业化加深,“她题材”萌发新风向



在垂直小类剧目中,谍战、商战、涉案、军旅等表现相对突出,垂直纵挖的趋势非常明显,专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同时融入更多鲜活的时代元素,映照现实的味道非常浓厚,从不同侧面传达当代主流价值观。有几类剧目值得关注:



一是谍战剧推陈出新,再塑荧屏经典。描绘新中国成立前谍战故事的有《叛逆者》《绝密使命》,前者是央视继《隐秘而伟大》之后又一谍战精品,演技、细节、逻辑和节奏等各方面具有可取之处,情怀十足,豆瓣评分达到8.3,评分人数超过20万;当代国安剧《暴风眼》浓郁商业大片气质十足,在浙江、上海东方卫视联播效果不错。



二是军旅剧细分到“毛细血管”的程度,如《号手就位》凝眸十分小众的火箭军,在浙江、江苏卫视溅起水花。



三是涉案剧中律政剧大火,《巡回检察组》顶着《人民的名义》姊妹篇的光环,却尺度更大,更加毫不留情直击司法痛点,登陆湖南卫视后,100城市平均收视率超过2%;《刑警之海外行动》视角延展到多国执法,跨境斗智斗勇,看点十足。



四是商战类题材与时俱进,更加紧贴时代脉搏。《温州三家人》在《温州一家人》《温州两家人》的基础上再书温州新精神,植入互联网思维、智能、电商等当代商业元素;《正青春》则充满职场时尚元素,被浙江、上海东方卫视联播表现尚可。



自去年“她题材”火爆荧屏之后,女性题材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人物组合设计也更加细腻新颖。展示女性之间友情的“双女主戏”成为新风向。《流金岁月》由一线女性顶流倪妮、刘诗诗主演,通过华丽的镜头演绎出两个闺蜜相互扶持的姊妹情谊,在央视八套收视率虽然不高,但赢得较高关注度;金晨、李一桐主演的《了不起的女孩》以大学闺蜜为人设,吴谨言、殷桃主演的《正青春》则是销售总监和助理的CP。女性“漫改剧”走俏荧屏,《爱的理想生活》改编自朱德庸漫画《涩女郎》,去掉了轻喜漫画风,基调更添现实意味,然而改动后的情节也引发争议,收视较好但并未再现当年《粉红女郎》的轰动效应。此外,展示“破产母女”重生的《生活家》,描绘替夫还债的《甜蜜》,以及聚焦乡村女干部的《日头日头照着我》和革命“孩子王”《啊摇篮》,也均以女性为主角,不断丰富着我国的影像人物(表4)。



图片



结 语

综上所述,今年上半年我国电视剧市场一方面继续沿着“小正大”的方向稳扎稳打,另一方面则不断提升站位,突出“节点”布置,主题性创作如火如荼,“红色故事”频创佳绩。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部分核心题材如都市情感剧,却遗憾地悬浮气息犹存。在进行形式创新的前提下,内容创作上正本溯源成为关键。建党百年新起点,第二个百年再赶考,新的征程正在开启,我国电视剧市场下个半场也在徐徐展开,未来可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