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全球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2021年随着国内疫情趋于缓和,大众生活进一步恢复了常态,电视市场的收视总量随之有所下降,回落至疫情前的平均水平。观察全国重点城市数据,今年智能电视端的发展有什么变化和趋势呢?



2020 年全球传媒产业发展报告(下)

杭 敏 张亦晨 收视中国 9月18日







全球娱乐及传媒产业发展的特征与趋势




1

沉浸式经济升温,文娱科技加速融合


在5G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疫情的叠加效应之下,个人消费者和商业用户对于“体验式经济”的认知迅速升温。疫情期间,沉浸式的线上体验填补了文娱场所线下关停带来的空白,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加速了沉浸式旅游、虚拟偶像全息演出等品类的开发,供给端的沉浸式生产创作在会展、游戏、文旅和电商等场景中遍地开花,并逐步延伸至医疗、教育和制造等领域,发展成为一种数字文化产业新形态,并有望引发数字文化消费升级的新热潮。




2

传媒消费迁移线上,“云”模式为数字经济注入新动能


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颠覆人们办公学习和休闲娱乐的触达方式,诸多行业的运行活动迁移线上。在线传媒消费迈向红利发展时期,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线上问诊等模式全线铺开,“云”视频、宅娱乐等词汇频繁出现于2020年的搜索热词中。在疫情爆发初期,办公场景的迁移吹响了在线传媒消费的号角,在线视频会议应用程序及协同办公工具迎来高光时刻,Zoom,腾讯会议,钉钉等即时通讯和办公辅助软件的用户流量激增。数据显示,全球视频会议的市场规模在2020年达到125.8亿美元,并有望在未来的五年中以8.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突破190亿美元。[30]



在“云”管理和5G技术的升级之下,疫情刺激出现的“宅经济”运行模式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走向常态化,“云”模式也将成为未来的必然趋势,在线传媒消费不仅将在纵向上继续触达垂直细分领域用户群体,也将在横向发展中延伸至各行各业,破除原有消费场景的限制。




3

数字化转型提速,传媒机构探索多元化商业模式


疫情改变了新闻媒体机构与用户的互动模式,一方面,用户流向及消费行为的转变促使新闻媒体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加快,多数新闻机构旗下的印刷业务甚至被叫停。2020年,美国《纽约时报》的数字化用户增量突破100万,数字化收入超越了纸媒收入;同时,澳大利亚新闻集团则于2020年5月停止了旗下112份报纸产品的生产。新闻媒体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意味着从印刷品走向互联网,在网站与移动端应用领域进行深耕,也意味着转向多样化的新闻分发渠道;未来将有更多的新闻媒体机构入驻播客和流媒体,从多个触点与受众建立直接联系。



另一方面,新闻媒体对付费订阅模式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多个国家的新闻机构都在疫情期间推广内容收费项目。数据显示,在2020年3~5月期间,新闻媒体的数字订阅用户较上一年增加了110%;[31]以《纽约时报》为例,其付费订阅用户已超过559万,付费订阅收入在整体数字收入中所占比重持续增长。[32]与此同时,疫情期间,为应对数字广告收入不确定性的加剧,新闻媒体更加积极地探索可持续的混合收入来源,除了向用户推出多种付费方案以外,越来越多的机构也在视频及电商业务等领域组合发力。



4

数据服务蓝海已现,财经媒体市场竞争加剧


与2019年相比,2020年全球数据生产规模增量达到25%[33],用户对于数据分析、交易与应用等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专业的财经媒体机构在信息时代的数据供应链中长期扮演关键的供应商角色,致力于为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快速挖掘、分析数据并传递相关新闻。在全球各行业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之下,数据在金融、互联网和政府领域不断渗透,企业用户寻求一站式的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尤其在以交易算法主导的金融市场中,利用智能工具对数据进行获取和分析的价值日益凸显;据此,金融巨头纷纷布局数据服务业务,资本市场出现一股收购浪潮。



2020年,标准普尔全球公司(S&P Global)宣布收购金融分析公司HIS Markit,转型拓展数据信息的获取及管理业务;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London Stock Exchange)也在积极构建大型数据业务,通过收购路孚特(RefinitivHoldings Ltd.)扩大其在金融数据行业的整合能力。这些收购行为将使市场数据及分析服行业的竞争加剧,挑战彭博、路透社等财经媒体机构作为财经信息和数据服务供应商的主导地位。财经媒体机构在追踪高质量市场参考数据、提供描述工具和发布媒体报道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将被抢占,如何优化数据供应链将成为行业亟需思考的重要命题之一。




5

“信息疫情”加剧平台监管危机,全球合作净化网络环境



2020年,当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之时,社交媒体上的虚假、错误信息也大行其道,仇恨情绪、误导谣言在网络环境中迅速蔓延。社交媒体的公信力与内容监管在公共卫生危机情境下面临巨大挑战,各权威机构与平台型媒体合作制定综合管理对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在信息生产环节,Facebook、Twitter和TikTok等社交媒体平台与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展开合作引入权威信源,以确保公众能够在海量信息中接收真实可靠的一手资讯。在信息传播环节,来自于新闻机构及独立事实核查机构的专业人员与平台建立了紧密联系,致力于鉴别、核实并揭露不实信息。同时,在技术应对层面,数字平台与搜索引擎服务商积极开展合作,通过调整算法、改进信息推荐机制,来提高搜索引擎检索质量,并利用人工智能等手段标记、审核和删除平台上的危害性内容。



信息疫情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不仅是对公众媒介素养的考验,也是敦促各方重新思考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创新对媒体平台进行内容监管的一次机会。在疫情带来的传播危机中,政府、媒体与专业新闻工作者合作探索、携手共进、共同推动网络环境净化,这对于全球传媒产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大屏收视总量较去年同期回落,各级直播频道仍为收视主体,IPTV/OTT互动收视双增长





图片


回顾全国重点城市电视大屏的整体收视格局,可以发现,直播仍然是大众电视收视的主体,占据超七成收视份额;非直播或互动收视整体稳步上涨,达到26.83%。其中,观众通过IPTV端使用点播、回看、数字频道及其他互动应用的份额达到8.87%,同比增幅11.9%;使用OTT互动部分的收视份额达11.14%,较去年同期增幅近两成,两平台竞争力都有较好提升。




IPTV/OTT两大互动平台观众规模稳定增长,观众渠道区隔明显,广告市场空间利好





图片



观众规模方面,数据显示,IPTV与OTT互动平台的观众规模稳步扩大,去重后两个平台合计可触达全国重点城市近六成的大屏观众,体量庞大。然而两个互动平台之间观众重叠部分比例仅为11.9%,收视群体区隔明显。因此,对于广告公司来说,媒介组合投放效果更佳。





OTT互动平台观众独立到达增长显著,渠道传播优势提升迅速





图片



OTT互动平台的观众规模保持增势,累计触达重点城市1/3的电视人口,较去年同期增幅16.5%。与此同时,其独立触达的观众规模同样增长显著。数据显示,全国重点城市中仅仅通过智能电视与OTT盒子等OTT设备观看互动内容,而未通过IPTV设备的,有20.6%的观众,相较去年同期增幅15.4%。而OTT互动平台与直播频道排重后的独立到达则相对有限,但仍处增长态势。





OTT互动平台逐渐步入大屏深水区,年轻高知及银发群体双增长





图片



从观众构成看,今年OTT互动平台依然保持对中青年及高学历观众的渗透优势。其中,25-34岁青年观众收视占比达23.5%,大学及以上学历观众收视比例30.4%,均较2020年同期略有提升。值得一提的是,65岁以上老年观众在OTT互动平台的收视占比同比增幅近三成,达到9.6%。内容资源多元化,设备操作愈发便捷化的同时,OTT在银发群体中的接受程度也得以提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