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广播再也不可能是单一维度线性传播的媒体,广播面临的是不同场景下的受众多介质接触生态。广播本身就有伴随性的特征,在人们听广播的同时,不影响人们看什么或者做什么,而所看及所做可能就是某种介质的一部分。所以广播打造的产品必须要可适应多介质的矩阵式传播。声、影、画,字都可成为传播的载体,都有渠道来传播。这涉及到内容、技术、表现形式等等诸多方面的探索和创新。
近些年来,广播电台不断探索和实践,走出一条“台网共生”的道路,在传输渠道上,在坚守无线电网络(AM/FM)的同时,大力借助于移动互联网,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不断探索,实践,闯出一片天地。
CSM9城市测量仪数据显示,2021年通过手机APP收听电台直播节目达人均21分钟,通过收听无线电(AM/FM)为主的电台直播节目达35分钟;在非电台直播领域内,人均收听高达47分钟,这个领域内,电台的有声节目也斩获一席之地。我们也应看到电台在融媒推进中,非直播领域的强劲发展及对电台直播造成的冲击(图1)。基于两张网络的传输渠道,广播听众在移动互联网上(收听内容包括通过手机APP的电台直播节目和非电台直播的有声内容)所花费的时间接近于传统的无线电网络(只是电台直播节目)的一倍。(图2)
基于两张网络的传输内容上,两张网络都传输电台直播节目,广播听众收听电台直播节目的时间更多一些,超过一半,达55.4%;通过手机APP收听非电台直播的有声内容占剩余的近45%。(图3)
广播电台近几年的实践证明,造船出海取得可喜成绩,自有音频APP的运营和发展可圈可点,发展各具特色,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也为声音生态的传播领域增添主流色彩,收听占比不断攀升。CSM数据显示,2021年9城市组电台自有APP在直/点播领域的占比与2020年同比增加0.36个百分点。(图4)
广播电台在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进程中,不断借助于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和平台,发挥主流媒体的内容特色,拓展传播新疆域。CSM在九大新媒体平台[1]监测重点城市广播媒体的账号运营表现数据显示,2021年九大平台共计总传播量高达226亿,其中短视频最火爆,占比高达86.8%,达196.24亿,其次是微信,17.51亿,音频平台也获得11.42亿的传播量,微博只有0.37亿。
短视频是目前最风靡的传播赛道,流量也最大,统计抖音、快手、头条和腾讯新闻四大平台,重点城市的广播账号发布量超过30万条,日均发布超过800条,抖音占比最高,超过四成,头条三成有余,快手近两成。
短视频传播量位居前列的聚焦于社会热点、正能量事件、趣闻轶事,日常生产生活安全等。如:快手上的浙江城市之声账号一条有关消防安全 敬业模范的短视频的传播量高达2200万;郑州经济生活广播的一条“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传播量超过430万,充分体现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舆论导向。
相较于短视频,微信端公众号传播更具有新闻资讯属性,强调迅速和权威。统计近三十家广播媒体微信账号,累计发布量33万余篇,日均发稿量900余篇,累计阅读量达17亿,日均阅读470万,而且发布量和阅读量都呈逐月上升态势。微信传播平台发展向好。
高阅读量的微信文章多集中在头部账号;有个“两个60%” 现象:一个是有60%的账号保证200天以上的发布频率;另一个是60%的传播量来自日均发布量前十的账号。发布越频繁,关注度越高,传播效果越好。像黑龙江交通广播、安徽交通广播、浙江FM93交通之声每天的发布量基本都超过20条。
10万+的微信中多数为权威发布,内容涉及抗疫防灾、网络安全、爱国正义等重大议题。如:中国之声独家发布的“孟晚舟在中国政府的包机上发表感言:一抹绚丽中国红燃起我心中光明”。
微博的体量相对小一些,但是其传播效果不能小觑。近三十家广播媒体的400多个微博账号累计发布78万条,日均发布2000余篇,累计传播量达3500万。
31%的账号保证200天的发布频率;25%的传播贡献来自日均发布量前15%的账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环球资讯和中国之声的粉丝量超千万,互动量百万级以上。地面频率中无锡、河北、楚天,武汉、郑州的频率官方账号也非常突出。打破传统广播单一的线性播出,去“广播”化的广播媒体正在着力实施音视频采集一体化、内容生产多样化、分发渠道多平台化、线上+线下联动整合营销、深耕垂类市场等模式,逐渐构建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矩阵,开创新型传播格局,布局新型商业空间,各地广播媒体各显其能,正在奋力闯出一条新路子。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今天,广播不但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打破思维固有框架,更要按照用户视角和内容对位的方向发展成为融媒体、智媒体、全媒体,朝着智慧型媒体演进。
[1]、CSM新媒体监测平台:微信、微博、抖音、快手、今日头条、腾讯新闻、蜻蜓、喜马拉雅、云听
CSM瑞享荟关注视频行业发展,聚焦电视媒体跨界融合传播。
公众号
请原文转载或不加修改地引用文中数据、结论及数据说明,注明来源。除此之外的任何自行加工与解读均不代表CSM观点,对由此产生的不良影响,CSM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力。
《收视中国》(ID:shoushizhong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