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福瑞机顶盒城市分布情况-CSM64城市网收视率

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主流价值——文化类节目收视观察(上)

周欣欣 收视中国 2022-01-17 17:32

收视中国1681期

全文约2000字,阅读需5分钟



图片

图片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和精神的生产能力以及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凝结在物质之中但又游离于物质之外,是能够被传承和传播的国家及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艺术文化、科学技术等。以此为渊源,电视文化类节目近年来不断拓展内涵和外延,表现形式乃至于播出方式亦不断突破边界,成为电视节目创新传播中的一股清流和担当。本文即以71城市市场上星频道播出的部分文化节目为例,梳理其创新发展及变化趋势,与大家共享。







文化类节目跨越时空,


多领域着力追本溯源




观察当前上星频道热播的文化类节目,以其所聚焦的文化内核为区分,可大致将其划分为四种类型:文史艺术类、文博考古类、节庆文化类和地域文化类(表1)。



文史艺术类节目以多元表现手法全方位、多角度深入解读或呈现诗词、音乐、汉字、成语、国学、典籍、历史领域的文化现象,以年轻观众更为喜闻乐见的方式重新演绎传统经典,是当前电视文化类节目创新的主要类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教育等卫视都推出了文史艺术类文化节目。



文博考古类节目则跨越千年的历史文化,以重大考古发现、文化遗存、文物遗址等为切入点,借助内容的创新和技术的助力,让历史文化遗产鲜活起来,不仅向电视观众普及了文博文化和考古文化,更是通过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的梳理,引领观众追溯渊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从全新的视角让观众成为历史的参与者。



节庆文化类节目不是电视荧屏上的新类型,但是在河南卫视推出的“奇妙游”系列节目的引领下热度不断提升。继河南卫视春晚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一夜霸屏成功出圈,河南卫视在几个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陆续推出奇妙游系列节目,以精妙的内容、奇妙的形式,深入挖掘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向更多的观众传递出文化的美感和自信。



地域文化类节目以地理为经、以历史为纬,以中华博大多元的地域文化为载体,从地理、历史、语言、民俗、文学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展现中华大地各具风姿的地域风貌,不仅契合了当前国家关于自然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施政理念,更是将知识的传播、理念的完善以及对祖国山川的热爱融为一体,将乡情、乡景、乡思共同注入地域文化的叙事逻辑之中,以地域文化为依托全面呈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哲学观念和文化畅想。



图片






文史艺术节目

践行主流价值观传达,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




电视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它的职责在于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能够容纳和传播人类的行为与意识的文化世界[1]。而近年来活跃在电视屏幕上的文史艺术类节目,以不同形式的创新传播展现制播者对于中华文化的感知和体验,无论在电视大屏还是在社交媒体上均形成了一种强力引流,将传统文化重新引导回主流观众的视线中,实现电视对于文化价值回归的努力和探索。



文史艺术类节目,在内容上更为接近观众日常的文化消费与教育积累,此类节目更早成为文化类节目突破窠臼的一个领域。而经过几年的发展,以中华历史悠久的诗词、典籍、汉字、成语、国学等为主体的创新节目已经逐渐融入电视观众精神文化消费的日常,这些节目也多以季播的形式,以不同时期的社会热点和文化现象为背景展开创新,在电视观众中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收视期待和约定,有效实现了电视文化节目践行主流价值观传达的目的。



文学经典的魅力,常常在于其能在百年、千年的流传中走向更为广袤的天地,并与新时代对话连接,这也正是本季多档文史艺术类节目所遵循的创新方向。



2021年适逢建党百年,《经典咏流传》第四季就以“献礼建党百年,唱响英雄之歌”为主题,追溯千年历史,回顾百年历程,聚焦不同时代中的中国英雄、民族精神,唱响了庆祝建党百年的“英雄赞歌”。《典籍里的中国》则以流传千年享有“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美誉的《尚书》为开篇,通过“当代读书人”和“古代读书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的形式,以典籍的思想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今天的中国。北京卫视《书画里的中国》以书画为依托,梳理上至千年下至百年的书画之精神及意境背后的奥秘,透过穿越流光的经典书画作品,寻找贯穿古今的情感共鸣和思想传承,并传递出在新时代向新而行的重要文化力量。除了常规的栏目和季播节目,纪录片也成为文化类节目创新突围的形式之一。湖南卫视推出纪录片《中国》,用电影化的拍摄手法,再现中国历史群星的个人选择及闪耀瞬间,在映照历史流变的同时,更好地引导今人寻求未来的逐梦之路。

分享到: